手机:15805319793
电话:400-666-5698
首页 > 新闻公告 > 行业动态

2025 年弹性退休制度:3 类人不得延迟退休 具体规则详解

2025年1月1日起,我国正式落地实施弹性退休制度,打破以往退休年龄 “一刀切” 的模式,转为 “弹性区间” 管理,参保职工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提前或延迟退休。不过,人社部在《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》中明确规定,有 3 类人群不具备弹性延迟退休资格,同时对弹性退休的适用范围、办理流程及养老金计算方式作出了详细说明。

一、3 类不得申请弹性延迟退休的人群

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文件要求,以下三类人群必须严格按照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,不得申请弹性延迟退休:

公务员:公务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,需及时办理退休,不可申请延迟。例如,若男性公务员法定退休年龄为 63 岁,则需在此年龄按时退休,无法延长至 66 岁。

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:涵盖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(如校长、院长等),该类人群需按时退休,以此保障管理岗位的流动性,推动队伍年轻化建设。

国有企事业单位其他管理人员:包括机关工勤人员、普通管理人员等,虽不属于高层领导岗位,但仍需遵守 “到龄即退” 的规定。

二、限制 3 类人群弹性延迟退休的原因

促进岗位流动,释放就业机会:公务员及国企管理岗位若长期被占据,可能会阻碍年轻干部的晋升通道。以某省级部门为例,若允许领导延迟退休 3 年,可能导致该岗位 10 年内无法有新人接替,影响人才梯队建设。

防范权力固化,降低管理风险:领导岗位掌握一定决策权,弹性延迟退休可能增加廉政风险。通过强制退休机制,可有效降低因长期任职带来的管理隐患,推动队伍健康发展。

平衡代际权益:公务员和国企岗位稳定性较强,若允许其延迟退休,可能会进一步拉大 “体制内外” 的养老待遇差距,不利于社会公平。(注:此观点仅供参考)

三、弹性退休制度具体规则

(一)弹性退休适用人群

除上述三类人群外,其他参保职工均可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,自主选择提前或延迟退休:

弹性提前退休:可提前 1-3 年办理退休,但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标准(即男性 60 岁、女工人 50 岁、女干部 55 岁)。

弹性延迟退休:可延迟 1-3 年退休,但需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办理。

(二)办理流程

提前退休:职工需提前 3 个月向所在单位提交书面退休申请。

延迟退休:单位与职工需提前 1 个月以书面形式确认延迟退休的具体时间及相关权益。

(三)养老金计算方式

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,计算遵循 “多缴多得、长缴多得、晚退多得” 的原则。例如,若职工选择延迟退休 3 年,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会相应增加,同时基础养老金计算年限也会延长,最终养老待遇将有所提高。

弹性退休制度的实施,标志着我国退休政策从 “统一规定” 向 “人性化选择” 转变。对三类人群的退休限制,并非 “强制早退”,而是通过优化岗位资源配置,兼顾社会整体利益。未来,随着配套政策及服务的不断完善,公众将能更科学地规划个人退休生活。



上一篇:入职登记表,能否视为劳动合同? 下一篇:暂无